熟悉一个街头,似乎对我们有好处,感觉上会让我们容易去判断创造,而同样也会由于自己的过于熟悉而显得不耐烦了,甚至厌恶在这街头并举起相机。当尝试着不厌其烦地走在同一街道上,你会发现街头越来越多的情景、摆设为你所用,除了那些固定的摊当,人的面孔每天都在更替着,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让你惊讶,让你感觉到城市这个死物竟然因为人的所为,而显得千变万化,不可捉摸。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与景的相互交融,才使得照片越来越脱离现实,展示出了城市的多元的脾性。
“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”,而城市的脾性正是人的脾性。街头这个三教九流、海纳百川的地方,白天因为人的涌入门庭若市,夜晚因为人的撤离而显得萧条冷落,城市的惯性因为人的所为而形成,什么样的人构建什么样的城市,当我们也作为一份子冲进这街头,很容易就会被眼前的一切所感染:庞大的人流,混杂的声音,眼花缭乱的节奏,于是激动的心情极容易让我们把持不住,更别说去提炼这个城市的特质。而城市这个抽象的外壳当我们尝试用相机冷静地去表现的时候,你会发现越来越抽象,抽象到只能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去面队形形式式的混合物,照片已经脱离了真实的情景,成为了摄者的另一种街头梦话。我们努力去尝试还原这城市的精神轮廓,却每次都躲在自我感官中去自言自语,不能自拔。而这一点我们丝毫不应该怪自己,摄影的自私性本来如此。
现在城市的统一化越来越普及,城市的脾性自然也越来越少,街道更成了一个模式,不怪得我们融入一条街道并徘徊在其中时感到乏味和无趣,事实上我们的城市都怎么拉?我们都无能作答,让我想起粱鸿的《中国在梁庄》,这种无法安放的乡愁在城市里我们同样无法安放城市情怀!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静静地观看;那车,那人,那景,生硬地混杂在一起,拍成的那一张张照片,街道已经无言,我还在拼命地想说!
0 (11)
0 (13)
0 (12)
0
0 (2)
0 (3)
0 (4)
0 (6)
0 (7)
0 (14)
0 (9)
0 (8)
0 (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