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例据记载有几百年历史,是我们粤西的一种民间风俗,是中原元宵节在地方渗透并结合地方特式形成的产物,这种产物的形成正是我们老百姓祈求过上幸福生活,对神灵和祖先的一种仪式活动,这些活动呈现出来的形式接菩萨、摆宗台、游神、宴席、唱戏等大同小异,但目的就是一个驱除妖怪,求神护佑,歌舞升平,追求幸福。这些活动难免在新时代给人一个感觉:封建愚昧。如那家生了男孙就一定要燃放“男孙炮”,怎不见“女孙炮”呢?这其中就折射出了封建时代重男轻女的观念。又如一个木头给它添上五官,撒上金粉,走街串巷,就成了乡人的偶像,全村人的理想和欲望它都照单全收了,这不是荒唐的事吗?
任何事情总有两面,换个角度看,西方我们只看到一个耶稣挂在十字上,被人宠幸,基督教千千万万那么多信徒,就可以被尊崇为一个教会,我们中国也有那么多的教别,而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叫庙,而改为“文化室”这个虚名,实质意义还不一样是个庙,这个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遗留中,我们现在就不能容忍这个“庙”字,就肯定它是带有封建残余的,有点可笑。自古以来,中国就是靠着宗族制度在绵延着统治国家,一个村落一个部落一个诸侯就是这样维系着血统,统一思想,维系感情,才有了这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。
同样,一个村作为一个国家的一个小小小的细胞,这种年例我们不应该小看它的作用,它有很多积极的因素包含在里面,菩萨是一个主角,是一个地方信仰的灵魂,它已经不是一块木头了,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感情的寄托,这种寄托包含了老年人对年轻一辈的祝福,包含了一个地方的乡情,包含了许多人对美好的向往,当然游神,拜神这些程式化的仪式,我们大可不必对它过分热诚,我们为啥不能换个心态像看艺术木雕那样去看菩萨呢?现代人的示威游行不也扛着自己的支持者图象满大街游行吗?这跟我们的游神又有何区别呢?
另外现在人都从过去的“看年例”变成“吃年例”,更突显吃在年例里的位置了,也就是说以前我们都是以看这些活动仪式为主要的,现在日子好过了,吃就使得年例变了味了,这种味就是好吃成风,挥金如土,互相攀比了,如逗烧炮,如逗排场,这种风气本不应该赖在年例身上,因为年例活动实质并不是这样,时代的产物,社会的风气形成的弊病,并不应该斩足避沙虫,重要的是政府不应该如此简单的处理压杀年例的存在,总之年例在维系人与人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年例大过年这个说法就充分说明了年例在粤西人眼中的重要位置,它不应该总结为一个吃字就完。它更应该受到更多人的谅解,并应该作为我们的重要日子而受到相应的尊重。
它并不完全是封建迷信的产物,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根的一个认可,对自己家乡的一个寄托,有一天你出远门你还是会想起某天是我们村的一个重大的日子,在那一天,有我们想见的兄弟姐妹,亲戚朋友,都回到我们家了,只有记得他们才会让我们塌实和幸福。今天的年例我们要为它净身,更是为了净我们的心。
戴帽老头
当代青年
扛牌子的小孩
0 (5)
0 (6)
0 (3)
0 3
001 (106)
0 (8)
0 (2)